首页育儿时报 >心理正文

一岁的小孩在想什么?你知道一岁小孩的心理吗?

儿童从出生到一周岁,这个阶段称为婴儿期。婴儿期又可分为新生儿期(从出生到一个月)和婴儿期(从一个月到一岁)两个阶段。

胎儿,离开母体以后,立刻受到了与母体子宫内完全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线和气压等外界因素的刺激。由于新生婴儿十分娇嫩,还很难适应刺激多端的社会生活。所以,新生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

新生婴儿从外貌上看,和成人有许多不问的地方。特别是婴儿的骨骼还没有硬化,不仅不能直立、也还不能竖着抱。新生婴儿的骨骼具有特殊的纤维构造,有利于迅速生长。

新生婴儿的呼吸道发育还不完善,呼吸频率比成人快三倍,相对地来说,较成人耗氧量大,所以需要更多的新鲜空气。

婴儿的鼻腔、咽腔、气管都很狭窄,轻微的呼吸道感染都会引起阻塞,威胁着幼小的生命。因此,新生婴儿住的屋子既要空气新鲜,又要避免对流风,防止受凉,防止发生伤风感冒。

新生婴儿的头几个月完全依靠母乳生活。满五个月以后,仅仅依靠母乳已不能完全满足婴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必须加吃普通食物。随着食物成分的复杂化,婴儿的味觉、嗅觉渐渐发展起来。婴儿这些感觉器官的发育,有利于直接促进婴儿心理的发展。

婴儿到了六个月的时候开始长牙,12一14个月长第一臼齿,15—20个月长犬齿,20—30个月长第二臼齿,年幼的学前儿童共有二十颗牙齿。

一岁以内,婴儿的各种神经结构发展非常迅速。新生婴儿的脑重约为390克,到满一岁的时候,脑的重量已近900克,增加了一倍多。婴儿大脑两半球的沟回加多加深。所谓沟回,就是大脑表面的许多皱褶。神经纤维髓鞘化已逐渐完成。

刚刚出生的婴儿还没有心理,只有一些无条件反射,也就是生理本能的反应。如接触新生儿的嘴唇时,就引起吸吮动作。新生儿出生后的头几天就能对温度或痛的刺激产生泛化性的反应,刺激一处,全身都动。出生两周后的婴儿,才逐步建立条件反射。婴儿最初的条件反射常常是由母亲喂奶的姿势所引起的由皮肤刺激而产生的食物性条件反射。当这种条件反射形成以后,每当母亲把婴儿抱在怀里的时候,他就积极地去寻找奶头。于是母亲高兴地说:小东西“知道”吃奶了。

形成条件反射是婴儿心理活动出现的重要标志。随着大脑结构的发展,大脑的机能也提高了。第二个月的婴儿就明显地出现了分化抑制,婴儿已能分辨糖水和白水的味道。第三个月的婴儿能够形成对红色、黄色以及咸、甜、酸味道等等刺激发生不同的反应。第二个月末与第三个月初,可以明显地看到对照顾他的大人能够发出一种特有的“天真快乐的反应”。每当见到熟悉的人的时候,总是注视着对方的脸,手脚乱动起来,甚至表现出微笑的样子。这是人类婴幼儿特有的行为,是婴儿最初与成人交际的开始。第七个月的婴儿,开始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如对响声、光亮和活动的东西产生定向探究的反应。

随着大脑皮质机能和全身骨骼肌肉的发展,婴儿的动作和活动也逐步发展起来。动作和活动本身并不是心理,它无非是肌肉和骨骼的活动,但是它和心理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心理的发展是离不开动作和活动的。

婴儿在三个月以前,手指有时也会伸展一下,但基本上是捏紧拳头的,要不就是手臂和脚一起乱伸乱动,只能发出一些散漫的杂乱的动作。

三个月以后,婴儿开始有了一种不随意的抚摸动作。他无意地抚摸襁褓或被褥,抚摸着抱他的母亲或其他偶然碰到的东西,也抚摸着自己的小手。这种抚摸就开始是一种认识活动了。

四、五个月时,婴儿看到东西就想伸手去抓抓摸摸,由于眼与手的动作不协调,当然不一定抓得住拿得稳。到六个月左右,由于眼手动作的协调,看到物体后才能成功地抓住。

婴儿最初的抓握动作,通常不是手指的动作,而是整个手掌一把抓,到六个月以后,大拇指才逐渐和其他四指相对起来,这才是向真正人类的手的动作发展的第一步。只有这样,人才能按照对象的特点去拿它,手才能灵活运动,才能使用和创造工具,才能随心所欲;地拿到较为细小的东西。

行走动作的发展,在婴。儿心理发展上也有着非常巨大的意义。二、三个月时,将婴儿翻身伏卧在床上,他的头开始抬起来。三、四个月时,开始能翻身。五个月时,伏卧床上能用肘支持上身将胸抬起、腹着地。六个月时,能独坐。七个月时,能伏卧着用手脚划动向后退。八个月时,能爬行,不仅用掌心而且用膝盖支持,腹离地,手腿能成对角交叉活动。十个月时,可以扶着站、扶着走。一岁时,能独立行走。当然,由于种种条件不同,如营养状况的差异,练习机会的多少等等,不同的婴儿可能表现出迟早快慢的差别。但总的说,婴儿的独立行走,扩大了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有利于促进婴儿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发展。

从初生到一岁,可以说是语言的准备期、或语言开始发生的时期,一般称之为语言前期。婴儿一生下地就会哭,这是第一次的发音,以后当他饿了或感到不舒服时就会哭叫。婴儿在哭叫的过程中也逐渐锻炼了发音器官。

约从两三个月开始,当婴儿吃饱了,而且身上感到舒服的时候,能发出“呀呀”的声音。这些声音还不是语言,只是婴儿的一种愉快的自我感觉的表现。

到半岁左右,婴儿能够发出的音组更多了。例如,ma一ma(妈),ba—ba(爸),da—da(达)等音组。这时母亲或保教人员可以发现婴儿能用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情绪。有经验的母亲或保教人员能够从婴儿不同的哭声中辨别出他是饿了,还是发生疼痛或是假哭等原因。

婴儿这些最初自发发音,不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这是发音器官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表现出来的,是不需要学习的,但却是以后学习说话的极重要的基础。

婴儿最初的语言是从听懂成人说出的词开始的。由于婴儿每次感到某种物体(或动作)时,都听到成人说出关于某种物体(或动作)的词,在他头脑里建立起关于这个物体(或动作)的形象和词之间的暂时的联系,如妈妈——“妈妈”,拍手——“拍手”等。到七、八个月时,只要听到这个词就能引起相应的反应。当然这时婴儿对词的反应还仅仅是对词的音调的反应。还不是对词的意义的反应。例如,不管“妈妈”还是“母母”,都能同样引起婴儿寻找母亲的反应。

从10—11月起,婴儿才逐步懂得词的意义,才真正能对词的内容发生反应。例如,“拍小妹妹”、(拍布娃娃)、“给妈妈”(婴儿把拿着的东西给妈妈),“再见”(招手)、“欢迎”(拍手)等等。

婴儿听懂词的时候,可以说是与成人进行语言交际的开始,当然,这种语言交际还是很初步的:因为婴儿听懂的词很少,到一岁末才能听懂10—20个词。成人语言的指示也要和相应的物体或动作一起出现,如说“拍拍手”时,一面就要做拍手的动作。文如说“再见”,就一面走出门,一面做招手的动作。

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地密切联系着的。婴儿的语言发展了,也就说明他的思维、他的心理也发展了。



联系我们:920 891 263@qq.com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育儿时报网 - www.guangxi.aisp.cn All rights reserved